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广州新观察第29期:交流与融合:“一带一路”上的广府文化传播学术圆桌会议

  
 
 (第29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嘉宾)
 
    5月25日上午,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29期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与融合:‘一带一路’上的广府文化传播”。
    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德焱主持,六位演讲嘉宾分别是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教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所所长姜波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院长董少新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江滢河教授,广州十三行研究基地主任、广州大学王元林教授,《老广新游》团队总策划、主笔、“广府汇”执行董事王大欣。广州市社科联等单位负责人及广府文化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70余人出席了会议。
    夏泉发表了题为“新时代广府文化的推陈出新”的主题演讲,他通过追溯广府文化的来源和演变、分析广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及广府文化中蕴含的改革开放特质,阐述了广府文化需要推陈出新的缘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广州要在服务“四个走在前列、两个前沿、两个窗口”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要在建设“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传承发展广府文化,同时也要打造广府文化话语体系,讲好广州、广东与改革开放故事。
      (夏泉作主题演讲)
 
    姜波演讲的题目是“‘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演讲主要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解读、作为海丝窗口的广州港、沉船“南海一号”和广州的航海记忆四个方面展开。他指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窗口,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因素除了季风与洋流的影响、族群的航海传统和外交使臣的推动之外,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于贸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窗口的广州港具有一脉相承的航海基因。
     
 姜波作主题演讲)
    董少新针对“广州口岸与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主题,通过分享“新会医生高竹”和“南海邱熺医生”这两个对中国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小人物故事,论述了西方医学引入中国和造福人民的健康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中折射而出广州口岸东西方医学文化交流的一隅,揭示了广州自古以来就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董少新作主题演讲)
 
    江滢河的演讲题目是“海外探寻广州历史文化资源”。他结合自己在国外博物馆、文物机构丰富的学术经历,展示了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他指出,广州在十七、十八世纪末成为西方世界对中国想象的地方,对当时的西方世界来说,广州就是中国,广州藏在海外各个地方的博物馆、档案馆里。广州作为中国历史上有着长久对外交往历史的城市,它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不能单纯从广州这一个地方找,要将眼光投向海外,研究广州、研究广府文化要勇敢地走出去。
     江滢河作主题演讲)
 
     王元林就“广府文化耦合与‘一带一路’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基于“文化耦合”的视角,对广府文化与“一带一路”进行解读,广府文化是中原文化、南越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结果。他提出广府文化输出的新途径即“一带一路”,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利用历史上广府文化的“外来因素”,扩大其内涵与外延,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多媒体、多内容的联系,让广府文化在国内外不断耦合,发扬光大,更好融入世界文化中。
    (王元林作主题演讲)
 
    王大欣与大家分享了“一带一路”上广府文化的活化与交流。他认为,广府文化本身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系统,他提出要用新的表现形式活化广府文化,通过将艰涩的书籍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绘画,通过生动的形象把复杂的故事讲给读者听,通过提取文化符号演变为文创IP,吸引更多年轻人重新关注和了解本土文化,让更多市民通 过更便捷、更形象、更鲜活的方式认识、了解和喜爱广府文化。
     
 王大欣作主题演讲)
    郭德焱副主席对会议进行了小结。他指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两次提及广州,充分肯定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希望今天的研讨能为广州城市历史的深度挖掘与研究,推动广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广州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世界枢纽型城市提供有益探索和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