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她指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仅考虑硬件,也要考虑航运文化的软实力,第六期广州新观察的主题就是从航运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广州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硬件和软实力如何互相支撑。同时,希望通过探讨和交流,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规划建设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葛剑雄教授率先进行了发言,他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和未来前景”展开发言。葛剑雄从专业出发,介绍了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背景,指出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重点阐述我国古代“传而不播、开而不放”的文化态度。他指出,今天我们要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没有对方的配合和合作也是不行,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应该为当前的发展及城市战略服务。
随后,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国际化视野下如何构筑广州文化特色与个性”的发言。蒋述卓从文化角色的角度来谈广州,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向外看”。他说:“我们在国际化视野下眼睛总是要向外看的,我们立足于构筑这个文化时,向外是一种开放的眼光,眼睛向外肯定要有,但是同时也要构筑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这就要注意继承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文化基因中去构筑本土的文化特色。”其次,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他指出对已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很重要的文化价值基础,有理论家在谈到文化是资源的华服,展现出地方的独特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更多的加以整合。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刘锡涛为广州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看法,从地理历史的角度,以泉州港和福州港在历史上地位的比较,谈了城市航运中心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辐射面、财富总量、人文因素等。他指出做好定位是建立航运中心城市的第一步。“作为一个城市,要成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或者是中国航运中心,或者是区域航运中心,首先一点就是要把控城市的定位。到底应该是在国际上,或者是在国内摆在什么样的位置,和同类型的城市进行对比,将定位做好以后,再去考虑如何建设城市航运枢纽中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