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海丝文化季·羊城学堂】著名导演顾筠谈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观察与思考


  2016年6月25日上午,2016广州海上丝路文化活动季之“羊城学堂”人文讲座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著名纪录片导演、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官方电影总导演、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导演顾筠为广大市民主讲了题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观察与思考”的精彩讲座。

  顾筠导演指出,把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人文历史类题材,做成纪实的故事,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她们通过半年多的调研,最后囊括了总共是32个故事,形成了8集片子,分别是寻路、家承、原乡、连枝、薪传、问道、脉缕、轮回。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义净法师。他经由广州,取道海路,历游三十余国,留下了佛教史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其中记载了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和佛教史。义净法师对她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在东南亚一带名声特别大,为什么呢?马来西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700年,而1400年前,记录他们国家历史的人就是义净;印度尼西亚建国的时间是在公元682年,而义净记录印尼的历史文化是在公元671年。把义净法师的背景故事做一个介绍,或者是把这个事件做一个揭密性的记录,这可能是第一次。

  在寻找航海故事的过程中,也是机缘巧合,在广州造船厂发现了一段30多年前的影像资料。这个影像资料记录了一帮法国航海爱好者,委托广船做了一条古船,从广州开回巴黎。这个纪录片把整个造船的过程记录了下来。从怎么设计、找原材料、制造的过程,一直到下水之后每天是如何航行的,全部都记录下来,非常有历史价值,也非常有意思。她们不仅在法国找到了他们,最后也促成了他们再次回到广州,回到广船,见到了当年的老朋友。

  她们发现,从海上走出去的很多文化在他乡落地生根,代代相传。比如日本的味噌,有630年的历史。味噌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历史上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可以查到,可是中国已经没有这个工艺了。味噌制作过程中的压石工艺,一般的操作工需要花7年时间的训练。他们留下的是什么?留下的是经典。其实,要留住经典,她们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就是要有传承人,日本的味噌就是这样的故事。

  粤剧在东南亚一带,也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的。粤剧也有很多文化上的展示。在泰国,他们是用泰语来唱粤剧,可是到了新加坡,他们用英语来唱粤剧。当地的华人,你让他们说普通话比较勉强,让他们听广东话,非常的困难,新加坡人也就接受普通话和英语,所以他们就想出用英语来唱,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再融合。

  随着贸易的进行,对于初到海外的人,混合婚姻也是一种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熟悉当地生活、语言、文化的方式。混合婚姻中最典型的是南洋的峇峇娘惹(她们的华商到了南洋以后娶了当地人,就叫娘惹,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融合)。还有一个故事,是泉州的阿拉伯后裔。唐宋时期,泉州是当时东方第一大港,中东的船到了泉州以后,为了等季风,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年两年,在等待的过程中找了其他的营生,然后在那娶妻生子,永久性地留下来了,例如在泉州晋江有一个陈埭镇,那个地方有一个丁氏家族,他们共同的祖先,就是一个阿拉伯人。

  谈到海上贸易,茶叶无疑是海上丝路贸易中重要的部分。在福建的安溪,有一个传承了十三代的泰国王室家族,整个家族都是种茶叶,做茶叶贸易。每年5月份是茶叶收获的时候,族人从世界各地回到安溪,他们都是当年下南洋、随着茶叶贸易出去的,但是他们的心属于原乡。

  她们可以在上面看到有很多中国人随着海上丝路成功走到了世界各地,走出去的人入乡随俗,很多生活习惯都改变了,发型、服饰、语言都改变了,可他们的心不会变。很多人,不管是什么时候,他都会有一种寻根的感情,不断地探索自己从哪里来,故乡在哪里。人对历史,对昨天,对自己祖先的根都有强烈的好奇,人与故乡,这种碰撞是什么时候发生不重要,但总有一天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