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开卷广州”第二期现场活动:民俗·乡愁·未来



  2月28日上午,由广州社科联主办,广州购书中心、羊城地铁报、广东新闻广播和GZ南岭读书会承办的“开卷广州市民阅读分享活动第二期”在广州购书中心负一层展开。本期活动邀请了广州香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明子女士和GZ南岭读书会理事长傅慧杰女士作为分享嘉宾,围绕“民俗、乡愁与未来”的主题,分享阅读《湘行散记》等书的心得与感受。

  关于“乡愁”,傅慧杰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追问,且以“寻根溯源”打开了话题。

  她说,中华民族是有根的民族,多少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他的故土,乡愁反映了中国人“寻根”的情结,那“寻根”寻的更多是精神的指引与心灵的归宿。

  明子也指出,湘西对于沈从文先生来说是他的“地域之根”,湘西给了沈从文很多营养,有文学语言上的影响,也有农业文明时代里,人身上最原始、最朴素的人情味。

  这些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很多作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几乎能在每位大师的作品中,读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仿佛身临其境。让读者哪怕足不出户,也能在书中周游列国,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或更广阔的视野。故乡给了大师们文学创作的营养,大师又将故乡进行了定格与升华,好让后世的人知道,在那一方土地,有怎样的一群人曾经是那样的活着。

  接着,明子与傅慧杰谈到了乡愁之痛。

  伴着全球化和工业化城市化之路,很多民俗在淡化和消失,故乡里那人与人之间的纯粹情感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因此,“乡愁”更浓了,像西部作家雪漠先生说的那样,他已经没有“乡”了,以前的那个家乡在日渐消亡,很多的珍贵文化例如“凉州贤孝”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只有通过他的作品才能感受到那故乡的气息。

  我们该如何抢救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确实值得深思。

  活动分享到一半,邀请了孔子礼乐文化传承人——孔浩泉先生配合乡愁的主题,为大家现场弹奏了古琴名曲《关山月》。现场掌声雷动!

  最后,明子与傅慧杰以《湘行散记》和《一个人的西部》为例,指出了乡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一种信仰。明子认为,“沈从文和雪漠的乡是不同的,但他们的乡愁却是一样的,他们的乡愁更接近于一种信仰。他们关注的是人,是人生,而不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域、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国家的人。”

  傅慧杰认为,沈从文的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对人的热爱,而在热爱的同时,有着批判的眼光,对故乡一些落后文化的批判、对人性丑恶一面的批判。正因为有了这一种批判精神,才能对未来产生积极作用。正如明子所说,“乡愁是一种特别的文化,它借由人对梦想的追问与实践来传承,任何一个拥有梦想的人都是它的传承者。”

  所以,乡愁并不仅仅指个人的乡愁,若站在一个民族、或人类的视角来看,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大爱、是一种诗意、是一种本真的心灵状态,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唤起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我们更好的走向未来。

  活动进行了一个小时,在过程中,现场的书友们越聚越多,座无虚席。因为本次活动在负一层举行,空间相对封闭,氛围相当好,每位书友都聚精会神聆听嘉宾的分享,在活动结束之后还迟迟不愿离开,与嘉宾们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