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第三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成功举办

    6月29日,以“幸福vs孤独:互联网上的情感与心理”为主题第三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本期圆桌思想会由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和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承办,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和传播与设计学院联合协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以及腾讯研究院和华为终端消费者洞察部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安教授作会议总结。
    曾伟玉主席首先发表致辞。她指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不仅仅是带来信息传播或者是移动互联网生态,而是整个社会生态。它不仅是颠覆,还可以说是重塑我们的生活。希望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开展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研讨,全面呈现当下急剧转型变革进程中互联网时代,城市生存生活的新特征、人们情感情绪的新状态、网络空间社会生态建设的新问题,建构学界、业界与政府跨界的研讨交流平台,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带来新视角、新方法,也为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和网络空间治理社会生态建设带来新理念、新思路。
    华为终端消费洞察部高级专家王柳分享了其研究团队从消费者研究角度对网络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些成果。她认为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三、四线城市的主流消费者特别是青年一代依旧是理性消费,注重务实,遵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尊崇社会对他们的总体形象定位,也会做一些自我实现的调和,但不会挑战另外的设定。
    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程明霞分享了其研究团队的重要实验成果,即社交网络斋戒实验报告。该实验邀请三名典型用户进行为期15日的斋戒(每日使用微信不超过30分钟)。结果发现,尽管远离社交网络会提高疏离感,但实验者却 重返真实生活。她认为,不能无度地沉浸于社交媒体,应该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适度地社交,这样才能更好地消解使用者的焦虑情绪,促进人与技术共同演进。
    中山大学心理系博士程乐华从可供性视角切入,带来“互联网带来的幸福和孤独属于谁”的主题演讲。他提出,从最初的邮件沟通到现在的人机交互,都是人与网络是一种互动发展的关系。个体要完成和网络的适配,并在适配的基础上更具幸福感,需要网民具有参与网络的动力,发现参与网络的途径,以及找到网络空间和线下空间的功能匹配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孝鹏提出,在大数据时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大数据结合,在于用人的方法来理解、接触看待大数据。 “我们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们更担心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我们希望大数据能够像人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葛岩作了“如何从海量网络信息中看到人的想法所在”的主题演讲。他认为认同本群体、歧视他群体的偏见在人性中根深蒂固,它会型塑我群与他群的真实关系。不存幻想地认识他群偏见,冷静清醒抑制我群偏见,对于维护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来说,意义明显而且深远。
    张志安教授对会议作了总结,认为对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互联网心理方面的研究对城市未来的启示在于:不仅要实现城市在信息层面和商业层面的连接,更要增进城市在情感和文化层面的连接。(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