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 单位 | 申报人 | 题 目 |
| 一般课题 | |||
| 1 | 中山大学 | 龙柏林 | 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研究 |
| 2 | 中山大学 | 丁存霞 | 广州多元文化交汇中的核心价值观研究 |
| 3 | 中山大学 | 童建军 | 新媒体新技术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与前景 |
| 4 | 中山大学 | 王 正 | 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与沿线国家信任治理体系研究 |
| 5 | 华南理工大学 | 罗 纲 | 马克思“自动的机器体系” 思想对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
| 6 | 华南理工大学 | 韦曙林 | 广州地铁空间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基于公共项目的政府系统管理视角 |
| 7 | 华南理工大学 | 黄晓宇 |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主流社会思潮的起源、演变与影响研究 |
| 8 | 华南理工大学 | 吴克昌 | 广州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总结 |
| 9 | 华南理工大学 | 范 旭 | 广州创新发展的现实障碍及其应对研究 |
| 10 | 华南理工大学 | 杨 超 | 多元文化交汇中的广州核心价值观:现状、问题与对策 |
| 11 | 华南理工大学 | 余亮亮 | 广州区域均衡发展思路与行动研究:公共服务-人口-产业联动视角 |
| 12 | 华南理工大学 | 白新欢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新论证及新实践 |
| 13 | 暨南大学 | 张 静 |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路径研究 |
| 14 | 暨南大学 | 梁建先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研究 |
| 15 | 暨南大学 | 王 鹏 | 广州创新发展的现实障碍及其应对研究 |
| 16 | 暨南大学 | 刘文艺 | “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研究 |
| 17 | 暨南大学 | 陈贵梧 | 基层党组织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广州为例 |
| 18 | 暨南大学 | 杨 杰 | 习近平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在广州的实践研究 |
| 19 | 暨南大学 | 曾凡斌 | 习近平网络安全观与广州社会舆情引导研究 |
| 20 | 华南师范大学 | 陈相光 | 党员干部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心理基础研究 |
| 21 | 华南农业大学 | 郭燕锋 | 自媒体平台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机制与成效研究 |
| 22 | 华南农业大学 | 郑丽娟 | 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唯物主义根基研究 |
| 23 | 华南农业大学 | 练庆伟 | 自媒体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话语创新研究 |
| 24 | 广东工业大学 | 朱向红 | 广州红色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利用研究 |
| 25 | 广东工业大学 | 黄蓉芳 | 广州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思路与行动研究 |
| 2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罗 佳 | 新形势下广州社会舆论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研究 |
| 27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宋善文 | 习近平增强人民获得感思想及其在广州的实践研究 |
| 28 | 广东财经大学 | 陶日贵 |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研究 |
| 29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智广元 | 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研究 |
| 30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刘秦民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中的风险应对思想研究 |
| 31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李尚旗 | 习近平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新理念新实践研究 |
| 32 | 广州美术学院 | 詹捷慧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研究——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 |
| 33 | 广州美术学院 | 王新宏 | 广州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研究 |
| 34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袁慎芝 | 广州创意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
| 35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梁国华 | 大学治理视域下的学生组织研究——以广州市高校为例 |
| 36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李德富 | 广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为视角 |
| 37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王世海 | 自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与推进路径研究 |
| 38 | 广州商学院 | 王静仪 | 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四维一体”机制研究 |
| 39 | 广州工商学院 | 张艳霞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文化贸易品牌海外形象认知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 |
| 40 | 广东白云学院 | 邵子华 |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课程化的研究 |
| 41 | 广东白云学院 | 杨新荣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广州的推进路径研究 |
| 42 | 广州大学 | 丁魁礼 |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研究 |
| 43 | 广州大学 | 王枫云 | 广州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总结 |
| 44 | 广州大学 | 符海平 |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完善论之维及其当代观照研究 |
| 45 | 广州大学 | 詹明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
| 46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石 慧 | 信息权力视域下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究 |
| 47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尹明柴 |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
| 48 |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 文远竹 | 习近平媒体融合观与广州媒体融合发展态势研究 |
| 青年课题 | |||
| 1 | 中山大学 | 林仲轩 | 新媒体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大众认同建构机制研究 |
| 2 | 中山大学 | 马 振 |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能相互否定”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
| 3 | 华南理工大学 | 徐喜春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中国文化自觉研究 |
| 4 | 暨南大学 | 黄 镇 | 基于马克思时间理论的休息权合法性研究 |
| 5 | 暨南大学 | 陈 龙 | 早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 |
| 6 | 暨南大学 | 秦洁雯 |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
| 7 | 暨南大学 | 黄 漫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定位研究 |
| 8 | 华南师范大学 | 张永刚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 |
| 9 | 华南师范大学 | 蔡臻臻 | 岭南乡村文化生态建构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
| 10 | 华南师范大学 | 陈晓斌 |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道路的超越性 |
| 11 | 华南农业大学 | 项 赠 | 习近平网络安全观视阈下的广州社会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
| 12 | 广东工业大学 | 林润燕 | 中国共产党核心技术观研究 |
| 13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曾 荣 | 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与广州文化走出去研究 |
| 14 | 广东财经大学 | 王文龙 | 自媒体时代广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为例 |
| 15 | 广东财经大学 | 邓果果 | 广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研究——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
| 16 | 南方医科大学 | 王 微 | 广州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 17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邓凯文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以广州高校为例 |
| 18 | 广州美术学院 | 黄 聘 | 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创新研究 |
| 19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付 晶 | 自媒体时代广州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传播研究 |
| 20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黄 科 |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视域 |
| 21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申丽丽 | 全面从严治党历史经验及推进路径研究——以高校党建问题为例 |
| 22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 郭巍巍 |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研究 |
| 23 | 广州大学 | 薛 敏 | 全面从严治党历史经验总结及推进路径研究 |
| 24 | 广州大学 | 刘晓洋 | 广州创新发展的现实障碍及其应对研究 |
| 25 | 广州大学 | 栾欣超 |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自律文化建设研究 |
| 26 | 广州大学 | 黎家佑 | 广州地铁空间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 |
| 27 | 广州市委党校 | 康达华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广州的推进路径研究 |
| 28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缪志波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矩阵的构建及其效果研究 |
| 29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陈诗慧 | 制造业转型升级下融入“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 30 |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 王晨阳 |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
| 共建课题 | |||
| 1 | 华南理工大学 | 李旭辉 | 岭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2 | 暨南大学 | 苏运生 |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研究 |
| 3 | 暨南大学 | 王 勇 | 新媒体促进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 4 | 暨南大学 | 张冉妮 |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研究 |
| 5 | 华南师范大学 | 曾 璐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发展援助的制度性话语权研究 |
| 6 | 华南师范大学 | 胡 博 | 广州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传播研究 |
| 7 | 华南师范大学 | 陈锐浩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视域下高校舆论引导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 |
| 8 | 华南师范大学 | 王丹丹 |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
| 9 | 华南师范大学 | 李张容 | “四个伟大”的内在关系及其理论意义研究 |
| 10 | 华南农业大学 | 张君弟 | 系统工具视角广州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 |
| 11 | 华南农业大学 | 张雨婷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
| 12 | 广东工业大学 | 陈 沉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机制研究 —以广东省上市公司为例 |
| 13 | 广东财经大学 | 邓先珍 | 虚无主义演化机制及克服路径分析 |
| 14 | 广东财经大学 | 胡 莹 | 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
| 15 | 南方医科大学 | 肖 健 | 广州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思路与行动研究 ——基于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视角 |
| 16 | 南方医科大学 | 汤慧杰 | 习近平网络安全观与广州社会舆情引导研究——以广州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切入 |
| 17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陈 君 | 美美与共趋势下的文化自觉 |
| 18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文洁贤 | "互联网+"时代广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
| 19 | 广东药科大学 | 颜伟红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及其推进研究——以广州市为调查范围 |
| 20 | 广东药科大学 | 任树根 | 广州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
| 21 | 广东药科大学 | 吴 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
| 22 | 广东药科大学 | 洪 峰 | 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西医院校教育教学研究 |
| 23 | 广州大学 | 刘智标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研究 |
| 24 | 广州大学 | 李 智 | 基于组织整体性视角的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
| 25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钟晓君 | 广州创新发展的现实障碍及其应对研究 |
| 26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鲜于乐娇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27 | 广州美术学院 | 吴东杰 | 互联网+视角下广州工匠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研究 |
| 28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张薇薇 | 广州多元文化交汇中公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
| 29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刘崇进 | 在应用型院校弘扬鲁班文化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
| 30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劳秀霞 | 艺术设计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
| 31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罗 娟 | 习近平新闻思想在独立学院新闻教育中的践行 |
| 32 |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王庆林 | “一带一路”战略对“西方中心论”的解构及世界文明秩序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