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广州 阅读经典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品读《史记》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在书香满溢的广州购书中心负一层New Page外文书店一角,由bet365提款多少时间主办,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广州购书中心承办的第二场阅读分享沙龙,如期火热展开。
本期活动邀请了著名青年收藏家、古文献研究者、本土文化学者梁基永博士,品读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中国历史巨著——《史记》。
梁基永博士从《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开始娓娓道来,阐释了《史记》在体例、书写、史学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
司马迁生于世袭的史官家族,父亲司马谈临终面授遗愿,希望他继承周太史先祖的传统,著史留世。世代传承的职业责任再加之其他史学大家(如孔子)的影响,催生了司马迁的历史感和家族责任感,为其著《史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梁博士指出,在司马迁以前,历史都是编年史,但司马迁开创了对后世史学影响极深远的纪传体通史体例。纪传体,即按照不同类别来编写历史,如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更加科学,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而司马迁自二十岁起遍访河山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与过去史家坐在书斋中著述不同,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详实资料令其史实极具可信度,这在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古代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后无来者的事。同时,梁博士还指出,司马迁拥有严谨客观的史学家态度、面对历史客观评价的前瞻性,有了这些才会有流芳百世的巨著《史记》。
术业有专攻,作为古典文献专业研究者的梁博士,特别从文献学的角度,为读者详细梳理了《史记》传世的不同朝代不同版本,为读者科普了一本历史文献背后的曲折,指出记载历史需要代代相传的历史责任感。现存最早最权威的版本,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字手抄本,保存在日本京都高山寺内,共三卷三皇本纪,是目前最接近司马迁原著的权威版本。另一部最早的刻印本,是北宋景德年间宋仁宗下命印刻的版本,遗憾的是没多久便失传了,五十年后再刻一本,就是大名鼎鼎的“景祐本”,现保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十一所,十分珍贵。再有,日本大阪私人收藏家藏有六十九卷的北宋刻本,可惜依然不是最全的刻本。目前,最早最全的一套翻刻本,是南宋时期翻刻的,现在收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共130全卷,同时,这也是中华书局的《史记》文本来源,这一版本值得任何想深入了解《史记》的读者阅读。
在嘉宾交流环节中,江冰教授赞叹《史记》的文学价值,他感叹《史记》的专业性及人文价值,提出:“在中国,史官写书在董仲舒的年代开始可能被遏制了。”梁博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认同,他认为,司马迁写书无畏,后代写史人有畏。明史里看不见活生生的人物,但史记里各阶层历史人物是跃然纸上的。”
在热烈的互动环节,有读者提问从《史记》到《明史》,古代史书为何越来越谄媚?梁博士则从朝代的政治环境出发,解释这是中央集权的程度发生了变化。同时还提醒我们:“历史是由人组成的。比如是个人史,家族史,非常值得关注。”还有读者提出了:“《史记》是史书,《春秋》也是史书。同样是史书,为什么《春秋》这部史书变成经,而《史记》变成史?”梁博士告诉大家:“这跟科举考试范围和孔子被神圣化有关。”
最后,作为对岭南文化深有研究的“西关遗少”,梁博士为我们简单介绍了粤语中保留至今的古音。本期沙龙,梁博士以《史记》为分享主题,以轻松活泼的风格为我们科普了许多历史小知识,特别是文献知识。解读经典系列活动,高举经典作品火炬,传递文学之种,开卷广州将继续为广大市民提供有益的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