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羊城学堂第508期: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第二讲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广州将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建军5月12日做客羊城学堂“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第二讲讲座,为读者详尽地解答了这些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新时代广东引领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广东、广州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量体裁衣,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内涵,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首先要弄明白3个问题:
    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对于总书记的深刻阐述我们要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有“三句话”: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怎么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六个有”: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的问题,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他指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并就广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6个要”的重点内容:要以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区域对口帮扶协作等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着力打造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持续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5万元,居国内主要城市前列。枢纽功能提升。南沙港三期投产,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9亿吨,居全国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居全国第五位,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8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创新能力提高。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2.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674家,连续两年新增量居全国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速居全国前列。
    但同时,广州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创新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仍需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等多个方面。
    三、我市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初步思考
    广州将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率先在探索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评价考核体系、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发展环境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6个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广东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
    建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方面,重点做好“抓住牛鼻子、树立风向标、绘制施工图、打造指挥棒”工作。抓住“牛鼻子”,探索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将积极探索制定“广州方案”,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通过机构改革推进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府职能、行政机构,以及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发展观与政绩观。树立“风向标”,探索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精准引导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制“施工图”,探索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公开、透明、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打造“指挥棒”,探索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把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用制度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驱动力”。
    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方面,将认真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国家和地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切实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企业服务上做加法,在资源配置上做乘法,着力解决好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把放手当抓手,尽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再向基层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促进各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放权。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准入环境,对民间投资关键是要促进平等,对外资关键是要扩大开放,对国有企业关键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企业服务上做加法,放手不等于甩手,要利用“简政放权”腾出的资源在加强产权保护、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知识产权枢纽城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率先构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方面,将把创新作为全市工作的“一号工程”,把创新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三区联动”发展,实现创新政策叠加,率先在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开放合作等 “五大机制”上重点突破,加快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创新成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打造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广州模式”,把广州房价适宜、医疗完善、教育优质、生态优美等综合优势发挥到极致,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高端人才及团队。建设灵活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推动高校、科研机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周期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服务机制,通过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通过技改壮大一批、着眼长远培育一批,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建设共建共享的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机制,建立与国家和省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机制,全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专项布局广州。建设互利共赢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积极主动加快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机制,推动我市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大脑”和“重要引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企业优胜劣汰,培育世界级一流企业,增强广州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破”上下功夫,坚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推进“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和老旧工业厂房、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推动国有“僵尸企业”实质出清,探索建立市场出清的长效机制,从总量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在“立”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壮大IAB和NEM产业,着力聚焦新型显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专业服务业等广州有基础、有潜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世界显示之都”、千亿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国际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国际知名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在“降”上下功夫,争取2018年再为企业减负700亿元。
    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坚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做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绿色产业发展”三篇文章,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使绿色产业成为新发展动能,使优美环境成为广州的靓丽名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是抓好“大气、水、土壤、垃圾”四方面治理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部消除黑臭河涌。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以碳排放权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要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各区之间、与周边地区之间“三个协调发展”,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实施具有广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完善各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赋予区更多自主权,扩大放权强区改革试点范围,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提升外围城区综合承载力和内生动力。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和对口帮扶机制,主动赋能周边城市,完善实施与接壤六市全覆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规划、产业、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联动发展。建立健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体制机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以强化南沙副中心引领带动作用为重点,率先在畅通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