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网 搜索 导航

广州空间格局演进与世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广州学术季之羊城学堂系列讲座

  讲座现场。  
   10月28日上午,羊城学堂邀请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鼎曦,为市民们朋友讲述广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及未来发展趋势。黄鼎曦研究员回顾历史,深入探讨古代广州的城市格局和形态对当今广州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总结出历史上广州空间格局的演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广州主城的历史沿革。两千多年来,广州主城基本上以现在的北京路为中心,具体说来: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南海郡,任嚣首任南海郡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现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后任嚣病逝,楚汉战争之时赵佗下令封关并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扩建任嚣城,使城周达10里,被称为“佗城”;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史称“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今北京路中段;宋代是广州城垣发展的高峰期,此时的广州城垣历经多次扩建、修缮,最终形成东城、子城、西城三城并立的格局,东城在今豪贤路、芳草街、文明路、文德路范围内,子城大致在今越华路、仓边路、大南路范围内,西城大致在今教育路、东风西路、人民路、大德路范围内;明清时期,主城改造拓建,三城合一,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扩大到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 公里;清代,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如今广州老城区的格局。二是八大镇的发展轨迹。宋神宗元丰年间编撰的《元丰九域志》一书在“南海郡番禺县”条目下出现了猎德、瑞石、平石、大水、石门、白田、扶胥七个镇,连同当时南海的大通,成为广州历史上的八大镇。这些镇功能相对完善独立,同时通常又分担了主城的部分功能,加强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规模。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广州“三城八镇”城市格局形成的前提条件,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繁荣,使得主城不断扩张,继而“主城—卫星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在宋代首次出现。

  黄鼎曦研究员在作主题演讲。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模式必将对全球城市发展带来新变革,那么,广州应如何在功能和格局上主动创造新优势跻身世界领先城市集群呢? 黄鼎曦研究员认为:一是建设智能互联城市。要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和设备,使城市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人与物可以相互感知,且能够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融和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打造泛在的承载网络,并安全可靠地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传递;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二是建设绿色永续城市。绿色和低碳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大目标,这两块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绿色永续城市是充满绿色空间、生机勃勃的开放城市,是管理高效、协调运转、适宜创业的健康城市,是以人为本、舒适恬静、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家园城市,是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城市,建设绿色永续城市,就是要将绿色、永续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维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建设环境优良的美好家园。(科普部)